前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对医疗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质量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还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开展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实现设备效益最大化,成为医院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临床工程师、设备管理人员和科室之间的密切协作,同时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后勤管理是医院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率。医院的报修服务涵盖水电、设备运行等多个环节,是后勤管理面向临床的重要保障。及时高效地处理报修,不仅确保安全性,更满足了患者的基本需求。
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医院普遍采用的分散式报修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不够规范且效率较低。报修、设备巡检和数据分析多以手动操作为主,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容易出现漏修或重修现象。同时,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现代医院高效管理的要求,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散报修效率低:后勤维修涉及供电、水暖、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医护人员在报修时常因流程不清晰和处理不及时而浪费时间和资源,阻碍医疗工作开展。
(2)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管理中重采购轻维修、工程科室地位不高,维修团队经验不足、流动性大,导致设备维护环节脱节。
(3)物业维修不规范:依赖电话和手工单据的传统模式缺乏数据支持,工单延误和维修监督缺失,紧急任务无法快速响应,维修质量和透明性难以保证。
(4)设备巡查监管难:巡检作业随意性高,数据统计不完善,监督不足,巡检结果无法有效应用于日常管理,导致信息反馈滞后。
(5)服务追踪缺失:医护人员忙碌,维修过程跟进困难,职责不清晰引发责任推诿,服务质量和维修结果缺乏记录和追踪,影响整体效率。”
医院绿化和清洁服务工作量大,管理层难以及时掌握职工的在岗情况和具体工作内容。传统的现场巡查方式既耗时又耗力,监督效果有限,导致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医疗、护理服务或环境设施问题时,因缺乏便捷有效的反馈渠道,往往选择‘市长热线’或报警投诉。这种情况不仅未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对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医院后勤管理一直是管理中的难点。后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管理能力有限,信息化投入不足,大多仍依靠手工记录完成维修工作。一线工勤人员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后勤信息化程度低、数据碎片化,无法为决策和改进提供有效支持。此外,闭环管理模式尚未建立,优劳优得的分配机制未能落实,绩效考核指标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整体效率。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方案
(1)工作轨迹管理:维修工通过一键拍摄岗位照片,上传工作描述,实时更新工作状态,管理层可远程掌握部门任务进展及详细工作轨迹,提升管理透明度。
(2)即时KPI考核:平台实时记录服务详情,包括完工率、耗时、费用、评价、工分值等关键数据,并自动生成报表,为量化绩效考核提供精准依据。
(3)医院知识汇总:内部分享设备说明书、操作视频、安装图纸、规章制度、医疗知识、先进经验技能,帮助员工在线查阅岗位职责、服务知识要点,文章共享至平台智识库。
(4)“一站式”投诉服务:通过微信扫码、医院公众号或APP快速提交投诉与建议,减少市长热线、119、110等电话拨打频率,高效解决患者的反馈问题,实现精准服务对接。
记账管理:对运维商、维保单位和临时工的维修工作进行前期审批,维修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流程合规。系统自动生成日、周、月及年度项目清单报表,预算报价明细一目了然,为维保项目的服务对账结算提供清晰依据。所有记录和数据均可为审计部门查账提供有效凭证,确保透明度和合规性。
(1)精细化配件管理:支持在线搭建配件仓库,进行跨区域调拨和流转。维修工可通过手机申请配件,系统提供实时库存预警,并智能生成出入库电子单据,确保配件领用、收发和结存全过程可追溯。
(2)便捷报修:通过微信扫码或医院公众号,可以快速报修,并通过手机随时查看服务进展,实时收到服务进度通知,提升市民的报修体验。
(3)智能巡检:为医院安保巡更、设施保养、绿化、保洁等应用场景提供定时巡检计划、APP点检任务和微信扫码检查等预防性维护模式,配合水印照片签到、离线保存和管理端远程监管,确保巡检工作执行到位并生成巡检报告。
(4)生产工具管理:平台记录和追踪每个员工的工具领用情况,实时监控医院交通、医疗器械、运输等工具的状态,确保工具合理使用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部分深度合作案例
四、平台介绍
预约体验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
企业微信
城市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