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后勤工作看得见、管得住?

2025-03-24 11:28
在高校后勤的日常工作管理中,总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报修后一周才有人上门、食堂的投诉单永远在"处理中"、设备维护记录永远在找不着的文件夹里......这些真实存在的痛点,如今被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所破解。



让每个服务动作都"留下脚印"

当宿舍马桶堵塞,学生通过公众号报修,系统自动派单给最近的维修工。维修师傅秒接单,15分钟带着手机到现场维修,拍照记录、上传维修结果,完成后学生微信上评分。整个过程像外卖订单一样透明可查——这就是“的修”工单管理系统带来的改变。

这套系统将传统的痕迹管理升级为数字化闭环:


工单全流程追踪(从报修、派单、处理、完工、验收到评价)

实时定位服务人员位置


自动生成可视化报表


跨部门工单智能流转


各环节记录时间节点




看得见的管理才是好管理

01

服务进度可视化


一所985高校的后勤主任说:“过去最怕接到领导电话问‘这个月的月度数据报表弄好了没’”,现在系统后台直接筛选导出:“本月维修2000单,平均耗时35分钟,差评0单......"系统自动统计的故障频率还能帮助预判设备维护周期,让维修从"救火"变成"防火"。

02

责任到人的"服务档案"


每个后勤人员都有自己的移动数字工作台:已处理工单数量、平均响应时间、维修累积的工分值、师生评分...这些数据不仅用于考核,更成为服务改进的指南针。

03

跨部门协作的"高速公路"


当处理分校区学生寝室的故障维修时,系统自动触发多部门的验收协作流程:后勤维修完工→公寓中心验收→维修部门验收→结单。整个过程就像接力赛,每个环节自动流转,杜绝了"踢皮球"现象。




真实案例里的管理升级

案例1:舆情反馈从5000到400的蜕变

点击查看详情→广东茂名一所高校结合系统特性,制定一套高效的舆情反馈机制:要求各部门在接收到师生的反馈后1分钟内响应,3小时内解决问题,超过1天未解决,则面谈处理。系统数据分析显示,3年时间师生反馈量从最初的5000多单递减至500单。

案例2:数字化维修管理成效显著

点击查看详情→成都文理学院运用系统对每一张维修工单的处理时间、负责人、处理结果等信息形成数字留痕管理。经统计,后勤平均响应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升级至“秒”触达。仅用一年时间,30000多张工单规定时间内完成率达95%以上!


案例3:量化考核+差评清零

点击查看详情→广州商学院在引入系统后,采用奖励工分和服务评分的激励机制与工资挂钩。职工通过日常任务完成量和额外申请获取工分值,实现量化考核。仅用一年,维修信息传达的准确率和工单完成率达100%,后勤服务差评量降至0。





从数据沉淀到价值裂变

01

管理成本下降


一所高校统计显示:每月节省纸质工单约1800张,根据一式三联纸质单据,1元/张计算,一年节省约21600元。

02

师生参与感提升


服务评价功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监督员",湖南一所学院副校长说:"现在学生投诉信少了,系统里的优化建议反而多了,这才是良性互动。"

03

应急响应升级


雨季期间,系统预设巡查计划,自动分配全校排水设施检修任务;台风来临前,各种设施提前加固维护...这些过去需要开三天会的预案,现在点点屏幕就能完成。
数字化转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用对工具,让数据赋能后勤高质量发展:保洁员会用拍照签到、维修师傅能上传记录、管理者能用上数据报表——这才是真正的全员数字化。
当每个服务细节都能被看见、被追踪、被优化,高校后勤就不再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报修响应慢到五星服务,差的可能只是一套好系统。"的修"工单管理系统正在全国500多所高校中验证:智慧后勤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成功案例


平台优势


平台资质

· 省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直属单位审核认证授予的挂牌证书。

· 教育部备案认可,同行业内屈指可数能进入校园使用的APP应用。

· 广州市公安局出具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CopyRight©2017-2024-工程宝 | 广东的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55169号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预约体验

电话咨询

020-87564231
18011726340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

企业微信

体验产品

城市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