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分成为学分:华夏学院的《实践论》数字化践行

2025-05-23 10:08 后勤报修实践

  5月13日上午8:14,后勤工程师王涛在华夏学院数字化运维实训平台报单,这是该平台上的第一张工单,5班的王同学是第一个接单的人。在工单上,王涛备注“记录实操过程”,参与实训的学生需在实训后上传图片至平台,“学生来没来,完成得怎么样,后台看看就清楚了,都能看到。”王涛说。

后勤实训图

  截至发稿前,五天时间内,运维实训工单共计1131单,参与实训的学生387人,广州华夏学院今夏启动的“项目进课堂”实训活动正有序推进,项目负责人谭工坦言:“这是学校第一次组织这种大规模实训,没有数字化平台,这样的活动进行不了的,多工单同步信息给同学、实时监测工单状态等都不好实现。用传统记录完工的单子,想一下会是多少纸多少工作量。”

  数字化平台重构育人场景

  实训学生工单详情

  今夏启动的“项目进课堂”活动,是广州华夏学院与广州微服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广东的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化平台进行的一场产教融合实验,旨在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实践育人。由的修搭建的华夏学院数字化运维实训平台,将后勤报修系统与教学实践深度打通,助力学生有序“分批分次进项目”。

  平台将学校提供的人员名单录入系统,学生可以登录自己账号进行接单。管理人下单报修故障,学生接单进行故障处理,操作过程以图片与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上传到平台提交审核。

  作为微服工程师的王涛此次应华夏学院邀请指导学生进行实训,他要求学生在实训开始前半小时接单,并随他走出课堂,赶赴现场完成运维。值得一提的是,实训内容基于华夏学院现有实施项目,不再是课堂上的“模拟实训”,而是现实地参与项目推进,用列宁的话来说,具备“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在后台方便统一管理,学生操作简化接单流程,这样可以双管齐下,扫除实训活动的程序障碍。此外,同学们对报修电子化、对实操都很感兴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及数字化运维实训平台的意义时,谭工笑称:“为未来的后勤人做好后勤工作。”

  可视的数据分析,可感的劳动价值

  数字化运维平台后台数据可视化页面

  在平台后台,可以看到数据统计、人员KPI与用户评价等菜单栏,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一目了然。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的前提是‘看见’;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价值感的前提是‘被看见’。”王涛如是说。

  作为此次实训活动的带课师傅,王涛需要一个清晰明了的管理系统,让他可以看见所有学生的实训情况;而身为多年奉献于前线的后勤人,他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后勤工作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后勤人向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被提起就是成功,“被提到就是被投诉了”,遑论“价值感”。

  在的修搭建的数字化平台上,每个服务动作都会“留下脚印”,每个服务细节都能被看见、被追踪、被优化,接单响应时间、重复报修率等数据都是后勤人能力和价值的具现化。诚然,人不是数据,但数据可以让人被看见。佛家有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数据并不一定物化人、异化人,如王涛所说:“好的算法不是紧箍咒,而是放大镜。”

  此次实训活动并非的修与华夏学院的第一次合作,早在2018年,的修便联手华夏学院打造智慧化的校园生活环境;次年,华夏学院后勤一站式服务窗口正式开放。合作的基础不仅是功利上的互惠,同时是价值上的互通。


  从后勤到认知的价值升维

  在“的修”平台创始人李少钊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书页泛黄,页边有蜷曲。在谈及此次华夏学院“项目进课堂”活动时,李少钊引用了毛泽东1937年《实践论》中的论断:“这本质上是对《实践论》的数字化演绎、现代化践行。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我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李少钊指出,就后勤工作而言,实践的重要性高于理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式”的,把实训加入课程后,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贯穿《实践论》始终的一条红线,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李少钊称,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学以致用,不在纸上谈兵;而所谓“历史的统一”,则是跟上历史的潮流,“也就是数字化的潮流。”

  “知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仅是让学生从课堂走到工地,还是让后勤人从实体化走到数字化,这种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李少钊继续引用《实践论》的论断,指出社会生产指向更大规模的社会合作,人的认知应该伴随社会潮流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升维,“不懂数字化,意味着被淘汰。”

  但李少钊补充道,这样的认知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你如果看过《实践论》,你就会感叹,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奠基之作,行文和口吻居然这么好懂,这是一种人民立场的、工人阶级立场的写作,让所谓‘知识里手’汗颜。”对于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李少钊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起点是简单的,把纸质工单变成电子工单即可。”

  如果你们有意愿引入一套比较好用的工单管理系统,可以看一下“的修”工单管理系统。它可以帮助你的企业有效解决报修系统效率低、人员难管理等问题。更详细的情况可以找我咨询了解!

CopyRight©2017-2025-的修报修系统 | 广东的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55169号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预约体验

电话咨询

020-87564231
18011726340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

体验产品

城市合伙人